毛泽东因何对邓小平不满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纵横》

毛泽东对邓小平产生不满,根本原因固然是因为他与邓小平在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上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但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经常在毛泽东面前说邓小平的坏话,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毛远新是在“文革”中“发达”起来的,思想从根子上与“四人帮”是一致的,因此他与邓小平在政治上格格不入。他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任,表达对邓小平的不满。

1975年同毛远新的一次谈话,使毛泽东对邓小平深为不满

1975年9月,毛远新路过北京去见毛泽东。当毛泽东问,社会上有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风吗?毛远新回答说,有。毛泽东问,这股风来自哪里?毛远新回答说,我认为来自中央。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毛泽东认为,毛远新工作在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而且毛远新与邓小平没有任何历史恩怨关系,因此他的话是可信的。

这个时候,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通过邓小平向毛泽东写信反映问题。毛泽东认为,刘冰的信中有对“文化大革命”不满的情绪,是代表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的那些人的,而邓小平转刘冰的信,就表明他也对“文化大革命”不满。联系毛远新对他说的话,他认定邓小平确实是那些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在中央内部的代表。

毛远新留在北京后,再次向毛泽东讲邓小平的坏话。毛泽东决定,让毛远新在小范围“帮助”邓小平

11月2日,毛远新再次向毛泽东谈到,邓小平从不谈“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路线不对。毛泽东听后,决心把他和邓小平之间的分歧挑开,让毛远新出面“帮助”邓小平。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又一次说到刘冰的来信,说信中的矛头是冲着他的。在当时,反对毛泽东是个重大政治问题。毛泽东还说,这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把事情上升到路线问题,就意味着要搞一场大运动。毛泽东还对毛远新说:“你找小平、东兴、锡联谈一下,把你的意见全讲。你要帮助他提高。”

在毛远新主持的“帮助”邓小平的小范围会议上,邓小平与毛远新顶了起来。

11月2日下午,毛远新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召集会议,“帮助”邓小平。当毛远新再次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路线不对时,邓小平反驳说,我主持中央工作三个多月是什么路线,全国的形势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实践可以证明。邓小平接着说,把生产搞上去,安定团结,是主席的指示,执行这个指示是对的。毛泽东听取了毛远新的汇报后指出,要再开会,“帮助”邓小平,扩大一点人,然后政治局再讨论。

11月4日,毛远新召集八人开会。会上,大多数人的发言根本不涉及争论的焦点问题,即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而邓小平更是不谈“文化大革命”,他只是强调现在搞生产、实现安定团结是正确的。毛远新见很少有人响应他的话,便停止了开会,并向毛泽东汇报。

八人会议的情况使毛泽东对邓小平更不满意,他决定再扩大会议,继续“帮助”邓小平,并让邓小平写检查

毛泽东听了汇报后,注意到不但邓小平更不承认“文化大革命”正确,参加会议的其他人也不谈“文化大革命”。他对此十分不满。毛泽东说,会议还要开,要逐步扩大几个人,开会就是帮助邓小平及大家,互相帮助,搞好团结,搞好工作。

毛泽东此时还是希望邓小平能承认“文化大革命”正确,在认识上和他保持一致,这样,既可肯定“文化大革命”,又能发挥邓小平的才干,让他继续领导国务院工作,把经济搞上去。因此,他不采取开政治局会议的办法,而是采取指定几个人开会,以及逐步扩大几个人开会的办法,“帮助”邓小平。

毛远新马上又扩大了“帮助”会议的规模。但是,邓小平在会上仍然坚决不承认“文化大革命”对,在路线上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的。会后,邓小平写出书面检查,但也只检讨具体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谈“文化大革命”问题。

毛泽东决定把事情拿到政治局会议上去解决,由政治局来“帮助”邓小平,但政治局会议开得不理想

听取了“扩大”的“帮助”会议的汇报和邓小平的书面检查后,毛泽东非常生气。毛泽东说,他(指邓小平)的问题是自己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楚。他(指邓小平)做了大官,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但是毛泽东又说,对邓小平批是要批的,但“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得好,可以不走到对抗方面去”。对于邓小平的工作问题,毛泽东说:“小平工作问题以后再议。我意可以减少工作;但不脱离工作,即不应一棍子打死。”毛泽东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同意邓小平不再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这也意味着不让邓小平接周恩来的班,但对他的现任职务暂时不动,同时继续批评他,“帮助”他“提高认识”,等待他“转过来”。

毛泽东指示毛远新,要把问题拿到政治局会议上去解决,政治局会议由邓小平主持。但是,政治局会议依然没有达到毛泽东的期望。会上大多数人不发言,邓小平更是不谈“文化大革命”正确。邓小平又写了一篇书面检查,但仍然同上次的差不多。毛泽东非常不满,决定发动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同时在发动运动之前开一次“打招呼”会议,向那些对“文化大革命”有抵触、有“右倾翻案”问题的领导干部“打招呼”。

毛泽东让邓小平主持针对邓小平的“打招呼”会议,但会议仍未达到毛泽东期望的效果。

一开始,毛泽东还是想把事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他提出让邓小平先主持开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文件。但是被邓小平婉言拒绝了。于是毛泽东决定“打招呼”会议扩大范围,并让邓小平拟一个参加“打招呼”会议的人员名单,同时主持会议。

11月24日,中央召开“打招呼”会议,邓小平主持会议。参加“打招呼”会议的人大多数不表态,少数表态的人也只说些无关紧要的话。会议没有出现毛泽东所期待的结果,毛泽东肯定不会满意。由此,邓小平预感到,一场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果然,毛泽东对“打招呼”会议的结果十分不满意,他决心在全国范围发动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件,一场新的政治运动又开展起来。“四人帮”趁机制造舆论,要重新打倒一大批老干部,并且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周恩来和邓小平。但是,“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终于,在1976年4月5日,爆发了以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为主题的群众运动。“四五运动”发生后,毛泽东听信了毛远新的汇报,认为这是邓小平从1974年至1975年长期准备的结果,于是作出决定: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但是历史是公正的。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对毛远新实行隔离审查。1977年中共中央做出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职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已经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领导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选自《党史纵横》)

评论 0

  1. 匿名作者的立场?回复
  2. 匿名文章把毛泽东写成了偏听偏信的人了,不符合实际,主席如果是偏听偏信之人,如何能够团结党内那么多的能人武将,主席若是没有宽阔的胸怀,那些人能信服他,只能说作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回复
  3. 匿名邓贼成了正角????回复
  4. 匿名这四十年从实实上,说明毛主席为什么对他不满了,回复
  5. 匿名作者是一个小人!但是历史是公正的。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对毛远新实行隔离审查。1977年中共中央做出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职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已经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领导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选自《党史纵横》),不分正,事实证明邓、耀邦就是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组织者。回复
  6. 匿名文中说毛远新在毛主席面前讲邓小平坏话,这叫坏话吗!这叫实事求事吧。毛主席会偏信吗?今天的事实证明邓小平就是一个魔!回复
  7. 匿名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一心为民还是一心靠私有制卖全民所有的工厂和卖大量良田盖高楼房贷发财,是围绕生活所需还是金钱诱惑撒点小钱让亿万老百姓变成金钱奴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一年到头打工卖苦力生产高楼、饮料辣条塑料袋一次性碗筷杯子地膜大棚菜吊顶等等商品再诱惑全国老百姓购买赚钱发财,等等等等回复
  8. 匿名什么是坏话?坏话是什么意思?能用这个词说历史的人绝对不是君子回复
  9. 匿名这种胡编乱造凭空臆想的的文章怎么也能发出来?回复
  10. 匿名事实求是反映问题,怎么歪曲成“说坏话””作者是个反共份子!回复
  11. 匿名哪来这么一篇反毛文章?谁引进的?回复
  12. 匿名这篇胡说八道的文章,纯粹是邓小平的余孽写的,罪该万死。这个网站应该给网友一个说法。回复
  13. 匿名作者是曲意解读伟人,偷换概念,以 〃 不满 〃、 〃 坏话〃 之类词语转换是非角色,为邓正名,资修立场暴露无遗。回复

置顶文章